歐盟「建材銀行」計畫(下)
循環再生的房子-歐盟「建材銀行」計畫(下)
材料護照與現有資料庫的整合
目前有許多現存的資料庫和分析工具,能針對材料和產品(建物)進行環境影響及健康性的評估。舉例來說,像是測量產品對各項環境指標之影響的「生命週期分析」(Life Cycle Analysis , LCA),和力圖將生命週期資訊透明化的「環境產品聲明」(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s, EPD)。或是詳列產品原物料與明細的工具-「物料清單」(Bills of Materials, BOM) 與「物質清單」(Bills of Substances, BOS),及著重於盤點材料安全性和性能的「物質安全資料表」(Materials Safety Data Sheets, MSDS)、「技術標準」(Technical Data Sheets, TDS) 等等。即便著重的點不盡相同,材料護照並非與這些現存的資料庫和分析工具無所交集,相反的,材料護照的發展更企圖與這些現有資訊做整合,避免重複進行不必要的材料檢測,以降低建商及供應商在加入和使用材料護照時所需的成本和門檻 [註1]。
在BAMB計畫中,目前已有300份材料護照的資料被放入共同的資訊系統中,讓建築產產業鏈中不同階段的利益關係人,能夠使用軟體進行材料和建物的評估 [註2]。另外,如何將材料護照的資訊放入標準化後的「建築資訊模型」(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ling, BIM)中,也BAMB重要的研究項目之一。
談談材料的「正面衝擊」吧!
材料護照的獨特性在於了解材料和產品的正向價值,像是材料的「循環度」-能夠被重複循環利用和回收的潛力,以及是否能提升空氣品質等項目。材料護照並不像傳統資料庫將焦點放在材料對環境的負面衝擊,而是企圖將現有的資訊(ex. 材料的組成成分)加以延伸,回答過去資料庫所不能回答的問題(ex.使用此材料是否能幫助我們達成循環經濟的系統)。
材料護照的資訊是「動態的」,會隨著空間與時間的變化產生不一樣的評估結果。舉例來說,一個特定的建材是否被定期檢測、維修,以及它在建築物中是被設計成能夠簡易拆卸,還是被具有表面破壞性的膠水黏貼,也會影響到未來建物拆除後,此建材再被回收利用的價值。因此不只是材料本身的資訊需要釐清,材料在整個生命週期當中如何被使用也是影響「循環度」的關鍵 [註1]。
資訊透明化 V.S 商業機密
在現今追求資訊透明化、發展物聯網的年代,為了實踐搖籃到搖籃的設計理念、推動BAMB背後的循環經濟體系,公開產品材料的相關資訊也是不可避免的趨勢。然而,對於那些維持公司競爭力的商業機密,該如何是好?
對於那些以掌握材料成分作為競爭優勢的產業,舉例來說:塑膠工業,公開材料成分資訊給大眾,就現階段來說是不切實際的要求。對於消費者或下游廠商來說,得知原料背後所有的複雜資訊也不見得是必要的,更重要的是了解原料是否經過妥善的評估、符合永續的原則,像是不包含有毒化學物質、能夠淨化空氣,和具有升級回收的價值及可能性等等 [註3]。
實際上,在取得材料護照或是其他任何環保認證的過程中,產品會經過第二方科研機構的檢測與輔導,再經由第三方認證機構的把關-審核資料並給予認證,最後廠商才得以將認證的LOGO印製在產品包裝上。以「搖籃到搖籃」認證來說,第二方的科研機構像是專門以搖籃到搖籃設計做顧問服務的德國EPEA,而第三方發證則統一由「美國搖籃到搖籃產品創新研究所」 (Cradle to Cradle Product Innovation Institute, C2CPII) 負責。在這過程中,廠商與第二方、第三方機構會簽署保密協定,非必要公開的資料-包含那些作為商業機密的資訊,會受到協定的保護,其餘資訊則會隨著認證資料公開在網路上,供消費者瀏覽。
由此可知,無論是第二方科研機構,或是第三方發證單位,都是產品檢測的重要把關者。對於「搖籃到搖籃」這種相對嚴格、較難取得的認證來說,通過認證的企業可說是花費了不少努力,展現邁向永續的決心呢!
可回復的建築設計 (Reversible Building Design)
傳統建築設計並未考量到生命週期結束後,建物材料的去向和再利用,因此往往在拆除建物時耗費許多經濟和人力成本、產生大量無法再被使用的廢棄物,並加重對原始資源開採的需求。
可回復的建築設計講求的是將以下原則,放入建物的設計中:
1. 將每棟建築當作是材料暫時存放的銀行。為了使材料「不貶值」,能夠成為下一棟建築的原料,盡量不以會破壞材料的方式將其安置在建築物中。舉例來說,將窗戶或牆壁壁面設計為可拆卸式、不使用會減損材料價值的黏膠等等。
2. 使建物部分容易拆卸、組裝,以利進行定期的評估、維修和保養,維持材料長期的再利用價值。或是針對不同需求,重新調整零件的組合。
3. 當建物有部分毀損時,不用打掉重建,只需替換一小部分的零件。
針對這樣新的觀念革命,BAMB計畫提出了「動態與循環建築的設計協議」(Design Protocol For Dynamic & Circular Building),希望給予建築設計師們,在初步發想階段的明確指引。這份協議提供一系列的設計原則和指標,作為邁向可回復的建築設計的參考 [註4]。
永續建築案例
目前荷蘭芬洛的市政廳、鄰近史基浦機場的Park 2020園區 [註5] 都是BAMB計畫的成功案例。(之後【永續建築系列】文章還會針對這兩個案例做更深入的介紹,敬請持續追蹤台灣搖籃到搖籃平台!)
至於台灣,目前尚未有仿造BAMB的概念執行的大型計畫,不過小編有查到嘉義市政府為活化老屋建立的「建材銀行」平台,整合能提供舊木料的建材業者、透過雲端提供舊建材及修繕資訊 [註6],也是資源再利用的絕佳案例呢!
>>>>>上集回顧:【國際】歐盟「建材銀行」計畫(上)
[註1] 標準化和現存工具 ( BAMB 官網 )
http://www.bamb2020.eu/topics/materials-passports/standardization-tools/
[註2] 材料護照介紹 ( BAMB 官網 )
http://www.bamb2020.eu/topics/materials-passports/
[註3] 資訊透明化及保密 ( BAMB 官網 )
http://www.bamb2020.eu/topics/materials-passports/transparency/
[註4] 可回復的建築設計 ( BAMB 官網 )
http://www.bamb2020.eu/topics/reversible-building-design/
[註5] 荷蘭未來城市 把廢物變寶物 ( 天下雜誌 )
http://www.cw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id=5071531
[註6] 嘉市全國首創建材銀行平台 為修復老屋添助力!( 嘉義市政府網站 )
https://www.chiayi.gov.tw/2015web/04_hot_news/content.aspx?id=45184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【好消息】搖籃到搖籃平台電子報來囉!
從2017年5月開始,平台將開始推出電子報服務,為您整理「永續設計」、「循環經濟」、「搖籃到搖籃認證」相關的國內外產業與政策脈動,帶您一手掌握永續企業的發展趨勢。
>>立即訂閱搖籃到搖籃電子報:https://goo.gl/forms/eeu5rBwbgLxTpcbo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