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從搖籃到搖籃: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》從頭改變的經濟循環可能性 by 紫娟
回收、少消費還不夠嗎?
工業革命的生產是尋找最有效率的方式產出產品,以獲得最大利潤。至於產品汰舊的問題並不在產品設計或製程的考慮,因為這部分的成本是由社會整體承擔。舉例來說時下很流行的珍珠奶茶飲料店,多採用紙杯或塑膠杯裝盛傳遞給購買者。對店家來說這樣的容器成本最低,但喝完即丟的杯子,其回收處理是由整體納稅人的錢付擔,這樣的社會成本,自然不在店家的考量中,於是即使這包裝不夠永續,仍是店家的首選。
也許有人會說「有回收還不夠嗎?」,但在《從搖籃到搖籃》一書提到:大多數的回收都是一種降級回收,材料品質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每況愈下,回收再製的過程還增加了生物圈內的汙染物(p.80,81)。於是有意識的消費者可能會盡量減少購買這樣的產品,或者拿自己的杯子去裝盛。
為什麼只有人類會產生廢棄物?
作者認為要以「生態效益」取代目前慣行的「生產-廢棄」生態效率模式。他舉櫻桃樹為例,它產生豐碩的果實時,並不秏竭周圍的環境資源,其掉落的果子會分解為養分滋養大地。不只是櫻桃樹,地球上除了人類的生物,活著並不造成地球的負擔,更不會引起汙染,死去了就是其他生物的養分。為什麼只有人不是這樣?
生態循環是一個平衡的系統,但人類的經濟循環(如上段例)並不是。於是作者提出根除廢棄物的概念,產品、包裝和系統從設計開始,就體認到沒有廢棄物這回事(p.129)。不僅是改善現有具破壞性的生產方法,而是著手創造一些永續的生產模式,如:產品在生命週期結束後,不是變成無用的廢物,而是可以隨手扔到地上自然分解,成為動植物和土壤的養分,或是返回到工業循環裡,成為製造新產品的高質量材料(p.115)。
生態效益的實踐系統觀
這樣的理想籃圖不是一蹴可及,本書第六章實際提出實現生態效益的五個步驟,引導企業從改善目前的產品,到創新符合生態效益的產品。作者強調尊重「生物多樣性」是生態效益設計的核心,也以更高層次的系統思考產品設計。以車子的設計為例,它可以從「設計一輛汽車」到「設計一台有養分的交通工具」到「設計一種新的交通基礎設施」。即然人類使用車子、道路的趨勢無法避免,有沒有可能「設計交通」,讓充滿車子的地方也讓人怡然自得(換句話說,人們不再苦於車子帶來的廢氣、噪音等)。
也許你會想,設計是大企業、科技人員才會觸及的層面,但別忘了,企業是追尋消費者的需求設計產品。當你消費時,可以用《從搖籃到搖籃》提供的角度去檢示產品,適度地讓生產者知道你的意見。
延伸閱讀
◎下一波工業革命――《從搖籃到搖籃: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》
◎【從搖籃到搖籃】好的設計讓人擺脫罪惡感 荷蘭「搖」起來了!(上)
◎【從搖籃到搖籃】好的設計讓人擺脫罪惡感 荷蘭「搖」起來了!(下)
為什麼只有人類會產生廢棄物?
作者認為要以「生態效益」取代目前慣行的「生產-廢棄」生態效率模式。他舉櫻桃樹為例,它產生豐碩的果實時,並不秏竭周圍的環境資源,其掉落的果子會分解為養分滋養大地。不只是櫻桃樹,地球上除了人類的生物,活著並不造成地球的負擔,更不會引起汙染,死去了就是其他生物的養分。為什麼只有人不是這樣?
生態循環是一個平衡的系統,但人類的經濟循環(如上段例)並不是。於是作者提出根除廢棄物的概念,產品、包裝和系統從設計開始,就體認到沒有廢棄物這回事(p.129)。不僅是改善現有具破壞性的生產方法,而是著手創造一些永續的生產模式,如:產品在生命週期結束後,不是變成無用的廢物,而是可以隨手扔到地上自然分解,成為動植物和土壤的養分,或是返回到工業循環裡,成為製造新產品的高質量材料(p.115)。
生態效益的實踐系統觀
這樣的理想籃圖不是一蹴可及,本書第六章實際提出實現生態效益的五個步驟,引導企業從改善目前的產品,到創新符合生態效益的產品。作者強調尊重「生物多樣性」是生態效益設計的核心,也以更高層次的系統思考產品設計。以車子的設計為例,它可以從「設計一輛汽車」到「設計一台有養分的交通工具」到「設計一種新的交通基礎設施」。即然人類使用車子、道路的趨勢無法避免,有沒有可能「設計交通」,讓充滿車子的地方也讓人怡然自得(換句話說,人們不再苦於車子帶來的廢氣、噪音等)。
也許你會想,設計是大企業、科技人員才會觸及的層面,但別忘了,企業是追尋消費者的需求設計產品。當你消費時,可以用《從搖籃到搖籃》提供的角度去檢示產品,適度地讓生產者知道你的意見。
延伸閱讀
◎下一波工業革命――《從搖籃到搖籃: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》
◎【從搖籃到搖籃】好的設計讓人擺脫罪惡感 荷蘭「搖」起來了!(上)
◎【從搖籃到搖籃】好的設計讓人擺脫罪惡感 荷蘭「搖」起來了!(下)
本篇文章轉載自紫娟的心靈探險,版權屬原作者所有,
台灣搖籃到搖籃平台在此僅做分享,
若有不適當或對文章出處有疑慮,請發信告知,會立即進行撤除。